驾驶责任与保险理赔:谁为小米SU7事故的“人机共驾”买单?丨上海市华联律师事务所

2025-04-11


图片
图片

■ 新闻报道

3月29日晚,一辆开启NOA智能辅助驾驶的小米SU7在安徽铜陵枞阳高速发生严重事故。事发路段因施工封闭车道并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以116km/h行驶时检测到障碍物后自动减速,驾驶员紧急接管并转向,但仍以约97km/h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导致爆燃,车上三名女大学生不幸身亡。

图片

网友发布的事故车辆

遇难者系武汉某高校学生罗某、李某及另一校友人霍某,三人此行计划赴安徽池州参加事业编制考试。遇难者家属要求厘清事故责任,小米承诺全力配合调查。目前事故原因仍在核查中,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讨论持续发酵。

■ 律师说法

驾驶责任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

图片

同时,对于智能辅助驾驶,目前国内规定驾驶员在使用 L2 级(小米SU7 NOA 属于此类)辅助驾驶时,仍是驾驶安全的主要责任人

《道路交通安全法》此条款强调了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过程中的基本义务,要求其时刻保持安全驾驶状态。《民法典》相关条款则明确了交通事故发生后赔偿责任的承担顺序。而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虽然车辆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辅助功能,但驾驶员不能因此免除其对车辆安全驾驶的主要责任,需时刻关注路况并在必要时及时接管车辆。这是因为辅助驾驶功能并非完全自动驾驶,其在应对复杂路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驾驶员的人工干预仍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

图片

在小米 SU7 爆燃事故中,从 NOA 发出风险提示和减速请求,到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期间大约 2 - 4 秒。驾驶员在这期间进行了接管操作,但最终仍未能避免事故发生。若经调查认定,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存在疲劳驾驶、注意力不集中(如使用手机、与乘客聊天等)、未及时响应系统接管请求或在接管后操作不当等违反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义务的行为,那么驾驶员将可能承担主要事故责任。

图片

然而,从系统发出风险提示到碰撞发生的极短时间内,如果车辆系统没有给予驾驶员足够合理的反应和操作时间,也可能影响责任的最终划分。例如,若系统在复杂路况下未能提前足够长时间发出准确有效的预警,导致驾驶员在仓促间难以做出正确反应,车企可能也需要承担一定比例的责任。

保险理赔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图片

商业车险方面,依据保险合同约定,在被保险人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按合同条款进行赔付。

交强险是法定强制保险,其目的在于为交通事故中的第三方受害人提供基本的保障,赔偿范围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商业车险则是基于保险合同的约定,为被保险人分担因交通事故可能产生的经济赔偿责任。不同的商业车险险种,如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等,各自有其特定的保障范围和理赔条件。

图片

由于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车辆损毁,保险公司将面临较大的赔付压力。在本起事故中,交强险不会对车上三名遇难人员进行赔偿,但会对高速公路设施的损坏在有责或无责限额内进行赔偿。对于商业险,如果驾驶员承担事故责任,保险公司会在交强险赔付后,依据商业险合同约定进行赔付。若车辆投保了车上人员责任险,保险公司会按照合同约定的保额对车上遇难人员进行赔偿,但通常车上人员责任险保额相对有限。

图片

目前国内车险对于智能驾驶事故还没有专门的条款,一般根据事故发生时系统权限划分。比如在辅助驾驶(L2 级)情况下,一般会按传统流程理赔,但保险公司可能追溯车企责任。如果车企宣传达到自动驾驶(L3 +),就需要技术鉴定系统是否存在缺陷。小米 SU7 的赔付还需结合用户协议对驾驶责任的约定、保险条款是否覆盖智能驾驶场景,以及行车数据是否显示系统误判等多方面因素。

若小米SU7NOA系统被认定为“缺陷产品”,则保险公司可能拒赔(因产品缺陷属除外责任)。但若责任在驾驶员(如未及时接管),保险公司需按交强险及商业险赔付。

■ 总结

小米 SU7 爆燃事故中,驾驶责任界定和保险理赔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在智能汽车日益普及的当下,填补法律监管空白、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对于保障交通安全、维护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等各方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措施,才能让智能汽车在安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让公众放心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出行便利。

图片
图片

▌执业领域

王志鹏律师,上海市华联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工作10年,处理过上百起交通事故,工伤,健康权类纠纷,主攻人身侵权类纠纷案件。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全程为当事人把控每个关键环节,力争为每位当事人做到赔偿利益最大化。另本所律师团队服务于多家房产中介,对于出现的房产买卖合同纠纷,动拆迁纠纷,遗产继承权纠纷,中介佣金合同纠纷等房产类纠纷精耕细作,在上海各中院二审阶段出现若干反败为胜的经典判例。

▌代表性案例

代理被告方蔡某踢足球致伤健康权纠纷,经过激烈的抗辩,坚持主张民法典中的”自甘风险”原则,最终法院驳回了对方主张的30多万赔偿诉求。 案号:(2024)沪 0115 民初 17002 号。